作者:白居易 年代:唐 体裁:七律
一从簪笏事金貂,每借温颜放折腰。
长觉身轻离泥滓,忽惊手重捧琼瑶。
马因回顾虽增价,桐遇知音已半焦。
他日秉钧如见念,壮心直气未全销。
①马因句:有一人到街市上去卖骏马,三个早市都没有卖掉,就去找伯乐(孙阳),说明来由,请伯乐到市上去看看这匹马,走后再回过头看看。于是,伯乐乃“还而视之,去而顾之”,在伯乐还顾以后,此马即以十倍的价钱卖出。(见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)后遂以“伯乐一顾”、“伯乐一盼”、“伯乐顾”、“一顾重”、“一顾荣”等比喻受到名家的推荐和赏识。②桐遇句: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载:“吴人有烧桐以爨(烧火做饭)者,邕闻火裂之声,知其良木,因而裁为琴,果有美音,而其尾犹焦,故时人名曰‘焦尾琴”焉。”后遂用“焦尾琴、焦尾、焦琴、焦桐”等指美琴或比喻良才未被赏识。这里喻指遇到知音。 ③裴常侍:指裴次元,时任江西观察使。原诗是一首七律。这两句是写感谢裴常侍的知遇之恩。连用典故,抒情写意,不觉其赘,见其运笔技巧之高妙。
【作者小传】:白居易(772—846)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今陕西渭南人。早年热心济世,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,并力求通俗,所作《新乐府》、《秦中吟》共六十首,确实做到了“唯歌生民病”、“句句必尽规”,与杜甫的“三吏”、“三别”同为著名的诗史。长篇叙事诗《长恨歌》、《瑟瑟行》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。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,“宦途自此心长别,世事从今口不开”,但仍写了许多好诗,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,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。晚年寄情山水,也写过一些小词。赠刘禹锡诗云: “古歌旧曲君休听, 听取新词《杨柳枝》”,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。其中《花非花》一首,颇具朦胧之美,后世词人如欧阳修、张先、杨慎,都极为赞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