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48发现网
前一篇:老子《道德经》语录 后一篇:感恩节语录【五篇

《道德经》语录【三篇】

【#好词好句# #《道德经》语录【三篇】#】《道德经》,又称《道德真经》、《老子》、《五千言》、《老子五千文》,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,为其时诸子所共仰,是春秋时期老子(即李耳)所作的哲学著作,是中国历最伟大的名著之一。

  

《道德经》语录

  1、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天地之始;有名万物之母。

  2、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

  3、故道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。域中有四大,而人居其一焉。

  4、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

  5、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

  6、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

  7、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。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

  8、出生入死。生之徒,十有三;死之徒,十有三;人之生,动之于死地,亦十有三。

  9、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盈,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。恒也。

  10、不尚贤,使民不争;不贵难得之货,使民不为盗;不见可欲,使民心不乱。是以圣人之治,虚其心,实其腹,弱其志,强其骨。常使民无知无欲。使夫智者不敢为也。为无为,则无不治。

  11、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

  12、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。

  13、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坚强。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故坚强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。是以兵强则灭,木强则折。强大处下,柔弱处上。

  14、天之道,其犹张弓欤?高者抑之,下者举之;有馀者损之,不足者补之。天之道,损有馀而补不足。人之道,则不然,损不足以奉有馀。孰能有馀以奉天下,唯有道者。

  15、圣人常无心,以百姓心为心。

  16、善者,吾善之;不善者,吾亦善之;德善。信者,吾信之;不信者,吾亦信之;德信。

  17、道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,势成之。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。

  18、道之尊,德之贵,夫莫之命而常自然。故道生之,德畜之;长之育之;成之熟之;养之覆之。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。是谓玄德。

  19、修之于身,其德乃真;修之于家,其德乃馀;修之于乡,其德乃长;修之于邦,其德乃丰;修之于天下,其德乃普。故以身观身,以家观家,以乡观乡,以邦观邦,以天下观天下。吾何以知天下然哉?以此。

  20、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损之又损,以至于无为。

  21、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

  22、吾言甚易知,甚易行。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。

  23、言有宗,事有君。夫唯无知,是以不我知。

  24、知不知,尚矣;不知知,病也。圣人不病,以其病病。夫唯病病,是以不病。

  25、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

  26、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?若使民常畏死,而为奇者,吾得执而杀之,孰敢?

  27、民之饥,以其上食税之多,是以饥。民之难治,以其上之有为,是以难治。民之轻死,以其上求生之厚,是以轻死。夫唯无以生为者,是贤于贵生。

  28、挫其锐,解其纷,和其光,同其尘,是谓“玄同”。故不可得而亲,不可得而疏;不可得而利,不可得而害;不可得而贵,不可得而贱。故为天下贵。

  29、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。吾何以知其然哉?以此:天下多忌讳,而民弥贫;人多利器,国家滋昏;人多伎巧,奇物滋起;法令滋彰,盗贼多有。故圣人云:“我无为,而民自化;我好静,而民自正;我无事,而民自富;我无欲,而民自朴。”

  30、不出户,知天下;不窥牖,见天道。其出弥远,其知弥少。是以圣人不行而知,不见而明,不为而成。

  

老子《道德经》名句译解

  一、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。

  【译解】:诚信不足,就会失去信任。

  人无信不立,一个人不讲信用,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。

  二、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。

  【译解】: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,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,给万物提供滋养,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。

  水是生命的源泉。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:“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。没有障碍,他向前流去;遇到堤坝,停下来;堤坝出了缺口,再向前流去。容器是方的,它成为方形;容器是圆的,它成为圆形。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,比一切都强。”

  三、天长、地久,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生。

  【译解】:天地长久,天地之所以能长久,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,所以能够长久生存。天地不自生,故能长生。

  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。

  四、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

  【译解】: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,倾盆大雨下不一天。

  老子主张“希言自然”,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。飘风、骤雨不能持久,故尔:*是不会持久的。

  五、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,五味令人口爽,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,难得之货令人行妨。

  【译解】: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,五音(铿锵)使人听觉不敏,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,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,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。

  “五色”、“五音”“五味”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,老子并非主张禁欲,而是反对纵欲。

  六、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。揣而锐之,不可常保。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。富贵而骄,自遗其咎。

  【译解】:把持拥有得多多的,不如适可而止。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,不可能保持长久。满堂都是金玉,却无法永久的守藏。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,只能自取灾殃。

  老子以盈满、锐利为譬喻,说明金玉满堂、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,主张“功遂,身退,天之道”。

  七、曲则全,枉则直,洼则盈,敝则新,少则得,多则惑。

  【译解】委曲反能求全,弯曲则能伸直,低洼反能充盈,破旧反能成新,少取反能多得,贪多反而迷惑。

  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,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,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。

  八、致虚极,守静笃,万物并作,吾以观其复。

  【译解】: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,坚守住静的妙境,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。

  只有符合于自然,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,只有符合于道,才能久远。

  九、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。

  【译解】:保持本质淳朴无华,减少私心贪欲(就能为道无忧)。

  老子提出素朴、寡欲的主张。丝不染为素,木未雕为朴,见素抱朴谓: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。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,但不可有贪欲,更不能纵欲。

  十、不自见,故明;不自是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长。夫惟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

  【译解】:不只看到自己,便能更明了世事;不自以为是,反而能更彰显自己;不自我夸耀,反而能成就功业;不自高自大,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;因为不争,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。

  “不争”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,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。

  十一、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知足者富,强行者有志。

  【译解】: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,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。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,战胜自己才叫刚强。知道满足者(总感到)自己富有,身体力行者(才说明)他有远大的志向。

  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。了解自己,反省自己,战胜自己,实为做人之至要。“自知者明”,“自胜者强”实为千古名言。

  十二、企者不立,跨者不行。自见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,自伐者无功,自矜者不长。

  【译解】:踮起脚跟不能久立,跨步过大无法远行。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,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,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,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。

  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。只有不违背自然,不去强以为意,才能达到目的。

  十三、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

  【译解】:人取法地,地取法天,天取法道,道纯任自然。

  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,阐述了老子“道”的理论中与天、地、人之间的基本关系。“道法自然”,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“道”,而“道”只是效法自己而已。

  十四、轻则失根,躁则失君。

  【译解】:轻率就会失去根本,躁动就会失去主宰。

  《老子校诂》云:“重谓寡欲自重,轻谓纵欲自轻,二者皆以治身言。静谓清静无为,躁谓急功好事,二者皆以治国言。”

  十五、物壮则老。

  【译解】:事物达到强盛之时,也就走向衰老。

  物极必反,盛极必衰。

  十六、将欲翕之,必固张之。将欲弱之,必固强之。将欲废之,必固兴之。将欲夺之,必固与之。

  【译解】:要让其收缩,必先让其张大;要使其削弱,就先加强他;要废除他,就先让他兴盛,要想夺取他,就先给予他。

  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,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。他把这一原则归结为“柔弱胜刚强”,并认为作战和治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。

  十七、道常无为,而无不为。

  【译解】: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,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。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。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,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评价。

  十八、大方无隅,大器晚成,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

  【译解】: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,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,的声音听不到声音,的形象没有形迹。

  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“道”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。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,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,是“无状之状,万物之象”。

  十九、天下之至柔,驰骋于天下之至坚。

  【译解】:天下最柔的东西,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。

  “柔弱胜刚强”,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,深刻提示了“道”的本性。

  二十、甚爱必大费,多藏必厚亡。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

  【译解】: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,过多的积聚财物,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。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,知道适可而止,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,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。

  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,贪得而至危亡。“知足”、“知止”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。

  

道德经名句

  1、善者,吾善之;不善者,吾亦善之;德善。信者,吾信之;不信者,吾亦信之;德信。

  2、夫两者各得所欲,大者宜为下。

  3、知不知,尚矣;不知知,病也。圣人不病,以其病病。夫唯病病,是以不病。

  4、民不畏威,则大威至。

  5、大丈夫处其厚,不居其薄;处其实,不居其华。

  6、甚爱必大费;多藏必厚亡。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

  7、柔弱胜刚强。鱼不可脱于渊,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。

  8、古之善为道者,非以明民,将以愚之。民之难治,以其智多。故以智治国,国之贼;不以智治国,国之福。

  9、祸莫大于不知足;咎莫大于欲得。故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

  10、其政闷闷,其民淳淳;其政察察,其民缺缺。是以圣人方而不割,廉而不刿,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。

  11、道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,势成之。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。

  12、和大怨,必有馀怨;报怨以德,安可以为善?

  13、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

  14、大邦者下流,天下之牝,天下之交也。牝常以静胜牡,以静为下。故大邦以下小邦,则取小邦;小邦以下大邦,则取大邦。故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。大邦不过欲兼畜人,小邦不过欲入事人。

  15、天之道,其犹张弓欤?高者抑之,下者举之;有馀者损之,不足者补之。天之道,损有馀而补不足。人之道,则不然,损不足以奉有馀。孰能有馀以奉天下,唯有道者。

  16、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。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,不相往来。

  17、人之所恶,唯孤、寡、不谷,而王公以为称。

  18、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

  19、道之尊,德之贵,夫莫之命而常自然。故道生之,德畜之;长之育之;成之熟之;养之覆之。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。是谓玄德。

  20、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损之又损,以至于无为。


大家都在看:
关于时间的诗词名句
坚持原则的名言【三篇】
回家美好的心情句子大全
给当兵军人的祝福句子
优美母亲节祝福句子大全10篇
认真努力的句子经典(精选10篇)
工作励志语录【三篇】
经典名言警句大全13篇